当前位置: 首页 >> 传媒视界 >>
传媒视界(5):“礼崩乐坏”与中华文明“轴心时代”

    11月16日,“传媒视界”第六期周飞老师为我们呈现中华文明“轴心时代”到来的背景。
    周飞老师首先指出,对待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应采取“扬弃”的态度,也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上所说的“辩证否定”。他认为,传统文化的优秀成份不仅有利于现代文明的发展,也将促进文化产业的振兴,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持续繁荣。周飞老师推崇孔子的启发式教育,他希望自己的讲座能对在座的同学产生积极的影响,带给同学们一些有益的启示。
    周飞老师介绍了“轴心时代”这一名称的由来。接着他说,“轴心时代”在世界范围内表现为东西方文明的飞跃式发展,代表人物有古希腊的“希腊三贤”(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以及古中国的孔子、老子等等。周飞老师在本期讲座中着重向我们介绍了古代中国文明“轴心时代”到来的背景--“礼崩乐坏”。
    在周飞老师看来,“礼崩乐坏”不仅是周王室日趋衰微的标志,它同时昭示了中华文明“轴心时代”即将来临。周飞老师说,周朝的“礼崩乐坏”并非源于诸侯的反叛,而是源于周王室的失信,他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的典故佐证了自己的观点。在他看来,“礼崩乐坏”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诸侯通过智谋的运用对礼制进行变通,他向我们介绍了“郑庄公‘黄泉’见母”的故事,并以此证明了自己的观点。
    周飞老师极善于运用历史典故,他说。他说,“平王东迁”使周王室威信动摇,“楚王问鼎”则是诸侯对周王室权威的公然挑衅,而“桓王中箭”则意味着周天子的权威完全丧失,这一切都表明了周王室的日趋衰微。在“礼崩乐坏”的前提下,“百家争鸣”所代表的中华文明“轴心时代”已经在酝酿之中了。
    两个多小时很快过去,同学们一直认真聆听,不时地低头写下笔记,大家都对周飞老师的新奇观点赞叹不已,并且期待他能在下期讲座中向我们具体介绍中华文明的“轴心时代”。(文/林郅贤 图/陈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