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上战场打仗的,我只是一个医护兵,主要就是救治伤员,怕没什么可以说的。”老兵许学勤摆了摆手,对着实践队员说道,1944年参加八路军的他一生中历经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这保卫祖国的三大战争。在战场到底包扎了多少位伤员,他自己也数不清楚了。
“我怕没有你们想要的东西”
2015年7月8日下午的金寨县城天色阴沉,空气湿闷,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赴金寨寻访老兵暑期实践团队的四名队员来到许学勤的家门前,他们要和许学勤老人商议第二天采访的事宜。巷子中间站着一位老者,白色汗衫,宽大的睡裤,拄着拐杖,笑眯眯的看着队员们的到来,他就是许学勤老人。尾随着老人走过几条弯曲的小道,迎面是窄窄的十几级阶梯,老人腿脚不太利索,一边招呼着我们不要跌倒,一边颤颤巍巍的走过每一级阶梯。
许学勤的家住在二楼,门前一个小阳台,斑驳的墙壁和老式的木窗木门向我们诉说着房子主人的硬朗与沧桑。老人的老伴儿早就站在门前,说笑着招呼我们进屋。这是一间不大的两居室,客厅里是一座罩着蓝色布套的沙发,一张暗红色的八仙桌和几把大大小小的椅子,朴素整洁。地板被老伴儿收拾的很干净。两位老人招呼队员们坐在沙发上,自己搬来了小竹椅坐在一旁。
提及第二天的正式采访,老人顿了顿,眼神飘向一旁,对我们说:“我是搞医疗的,抬担架、救伤员,也没有什么特别的事迹,我怕没有你们想要的东西。”言语之中想要拒绝我们的采访,而后经队员们劝说,才应允。
第二天早上八点半,队员们如约来到许学勤家,老伴和女儿也在家中等候多时。许学勤老人正在屋里打着电话,看见我们来了,立刻结束了手中的通话,迎了出来,“赶紧给孩子们泡上金寨瓜片茶。”当听我们说要给他录视频的时候,老人急忙叫女儿搀扶着进房间换下了睡衣,穿上干净整洁的格子衬衫,脚着擦得锃亮的皮鞋,在沙发上坐的端端正正。
“我就要参加八路军”
“我是1944年6月15号参加八路军的,之后到山东打日本鬼子,接着去打淮海战役,然后又去朝鲜打美国人。”许学勤扳着自己的九个手指头都和队员们说道,他的右手小拇指被敌人的流弹打断留在了前线。七十一年前的正月十五,那一天正是元宵佳节,在这家人团聚的时间里,十九岁的许学勤却不得不背井离乡。这一天,驻扎在安徽省阜阳县的国民党部队抓壮丁又抓到了许学勤家,而在早前,许学勤的哥哥已经被抓走了。许学勤被迫离开了从小生活的插画镇大张庄,不久,这只国民党部队就转移到了山东,五个月后,八路军围剿这股部队,解救了包括许学勤在内的好几百人。
八路军给了许学勤两个选择:领路费回家,或者留在八路军参加抗日。许学勤没有丝毫犹豫。毅然选择了后者。在经过了一个月的培训后,许学勤跟着部队卫生部的李志光当起了通讯员,主要负责内勤和警卫。李志光常亲自为伤员做手术,许学勤便在一边帮忙,久而久之,李志光就让许学勤去学习战场救护。此后,许学勤也就顺理成章的进了卫生队,服务于当时的华东军区第三陆军医院,从此开启了自己的医护兵生涯。
1945年8月,抗战胜利的消息传遍了大江南北,也传到了许学勤所在的部队。这一年的医务兵生活,让许学勤失去了右眼和左手小指,身上也遍布炮弹伤害的印记。抗战胜利的喜悦还没冲淡,解放战争的枪声就打响了,许学勤又随军奔赴淮海战役的前线开展救护工作。
一直奔波在战场上的许学勤也时常想到老家、想到家人,然而考虑到自己的消息只会给处在敌占区的家人带来危险,许学勤五年里竟从未与家人联系过一次,一直到建国以后,才开始给家人写信。
“我们炒面加步枪打败了美国人”
转眼又是一年金秋,1950年10月,中央军委一道调令,许学勤就跟着部队从32军转到了27军,从厦门前往山东。“我们10月22号到的山东,到了以后就收到中央军委的消息:直接去丹东。”许学勤的记忆中,那天傍晚,他和同志们衣服都没换就坐上火车奔往朝鲜。天渐渐黑了,“闷罐”火车里也是漆黑一片,10月25日下午,火车到了朝鲜。
许学勤是第二批到达朝鲜的志愿军,跟随着素有“张疯子”之称志愿军九兵团二十六军军长张仁初,他们的面前是素有“王牌战队”之称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陆战第一师,这是美国海军陆战队中资历最老的,规模最大的一支师级部队,里面大都是经历过一站的老兵,作战经验丰富、装备精良。以志愿军 的实力,决不能与之硬碰硬。于是张司令员布置大家白天隐蔽在山间,夜里打游击。
零下30多度的雪地里,战士们裹着大衣就睡在地上,还要时刻警惕敌方特务的梭巡,一个不小心,敌人的飞机就有可能在头顶空投下炸弹。“美军有飞机、有帐篷,我们就是炒面加步枪,就是这样的条件,我们还是打赢了。”许学勤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言语中无不透露出自豪。
志愿军队伍在山间挖掘了许多山洞,战士们戏称这些洞为“猫耳洞”,许学勤和班里其他医护兵就是在这样的“猫耳洞”中救护伤员。志愿军的医疗设备简陋,药品缺乏,没有麻药,很多受伤的战士就硬扛着剧痛接受手术。负责医疗救护的医护兵战士们日夜奔波于前线救治伤员,危险无处不在,受伤是家常便饭,不少医护兵在执行任务的过程中牺牲,到许学勤负伤回国的时候,一个班8名医护兵,活下来的只有3个。
“我全听党的安排”
三年的抗美援朝战争终于在1953年结束了,许学勤也踏上了回国的火车。由于朝鲜天气严寒,长期耗在雪地里,不少战士都被冻伤了,许学勤的脚部也因为受到了严重冻伤,脚趾和脚跟因坏死被切除。回国后,他到黑龙江省北安市的北安医院养伤。在医院精心治疗八个月后,许学勤被安排到安徽省怀远县第一拥校,一面养伤、一面学文化。
1956年,许学勤光荣退伍,随后被分配转业到安徽省金寨县。来到金寨后,六安行署的领导找许学勤谈话,问他愿意去哪。“我想的很简单,一切服从组织安排,共产党让我去哪我就去哪,我就这么和他说了。”老人仰着头大声说道。
转业后的许学勤被安排到了金寨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负责全县的卫生防疫工作,继续干自己的老本行。许学勤也在金寨安了家,取了金寨的妻子,养育了一对儿女,一直生活至今。
“你们要为了国家努力工作”
如今的许学勤老人仍和老伴儿住在早年单位分配的老房子里,子女孙儿也早已各自成立了自己的家庭。老人的孙媳妇告诉记者,老人不太主动说当年的事情,有小辈问起,老人就说一些,很多细节老人都记得很清楚。老人很知足也很感恩,常说领导对他们这些老兵很照顾,逢年过节总来看望他们,有困难的时候也积极给他们解决。“我们的生活,比起很多人,已经是很好了。”老人跟我们说道。
老人腿脚不便,不大爱出门,每天的生活就是早晨五点半起来泡上一壶茶,看看报纸、看看电视。老人的女儿告诉我们,老人最爱看的新闻,说起国内外大事比年轻人还清楚。说到年轻人,许学勤老人也对当代青年表达了自己的寄望:“你们要努力的工作,好好学习,报效祖国。当年的历史已经过去了,不会再走那一步。你们现在要搞好学习,建设国家。国家搞好了,小家也会搞好。”
队员们恋恋不舍地向许学勤告别时,眼前的这位老人仿佛又回到年青时候模样,又回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枪林弹雨中,他正带领着医护班,冒着敌人的凶猛炮火,将战友包扎救治,抬上担架,送往战地医院。
许学勤老人总是介意自己只是一位医护兵,没有提枪战斗。可是如果没有像您一样的医护人员在敌人枪炮下无分昼夜的工作,在前线抢救我们的战士,哪里有我们伟大祖国的建立呢!
感谢您曾经战斗在保卫祖国的最前线,用绷带和担架守护着子弟兵,守护着人民,守护着祖国。
战士许学勤,向您致敬!(文图/安师大赴金寨寻访老兵暑期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