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传学子 >>
【“述蒙城好人,传向善力量”专题采访之九】两脚泥泞 一腔热血伴青春

    “拿起笔,能写公文材料,挽起袖,能解村民烦扰,”这是一句形容大学生村官的话。在庄周故里蒙城也有这样一个人,他毕业于阜阳师范学院,现任篱笆镇樊寨村第一书记。2014年四月,他作为全省5000多名村官的优秀代表之一,参加了由团省委联合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在部分省属高校开展“我的中国梦—奋斗的青春最美丽”大学生村官创业事迹巡回报告活动。

扎根农村——找寻自我价值

    刘金银是一个高高瘦瘦的80后,和大多数同龄人一样,大学毕业后的刘金银先后选择在浙江、江苏等地的公司上班,在大城市里过着朝九晚五的白领生活。然而,每天穿梭在高楼大厦间的刘金银却始终没有找到归属感。迷茫的他想起大学时期学长跟他讲过关于大学生村官的故事,抱着青春就该大胆尝试的心态报名了大学生村官考试。在顺利通过笔试与面试后,2012年刘金银正式成为了蒙城县第五批大学生村官。

    任职初期的他什么都不懂,特别是关于计划生育工作方面,第一次去镇里开大会就被一系列工作要求弄得晕头转向,为此他恶补了很多相关文件,并向镇里和村里的老干部请教,渐渐熟悉了村官工作。工作上虽然熟悉了,但思想上还是有很大的困难。相比大城市有空调的办公室,樊寨村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泥泞的小路和简陋办公条件。“第一天村里老干部带我下去的时候,那天正好下雨,我的鞋子和裤腿上全是泥巴,想起大城市宽阔的马路,心理上的反差还是蛮大的,”刘金银坦诚地说道。大学生村官的到来也曾一度成为村里的热门话题,异样的眼光、质疑声甚至嘲讽都曾让这位年仅27岁的年轻人心力交瘁、整夜失眠。心态的调整缘于一点一滴的小事。在刘金银刚工作那会儿,他看到村部对面的江奶奶提水很困难,就顺手帮她提了几桶。自那以后,江奶奶对他特别热情。江奶奶孙子在厦门读书,平常很少有机会见到,她早已经把小刘当作自己的孙子了。记者去江奶奶家探望时,一进门奶奶便拉着刘金银的手说:“俺们小刘来了”,进屋后,江奶奶告诉记者:“小刘经常帮俺提水,俺家地势低,一下雨小刘就喊俺去村部。”就在我们和江奶奶交谈期间,坐在一旁的刘书记默默帮奶奶剥好了蚕豆。

    刘金银自己也喜欢去村民家串门唠嗑,樊寨村的每一条乡间小路都有他的足迹,就在这乡里乡亲的来来往往中,刘金银觉得自己找到了人生的归属和价值。

脚踏实地——解决群众困难

    年轻人有干劲,富有激情,却也难免过于理想主义。刘金银说,有很多道理是在工作中才学会的。这份工作让他脱胎换骨,帮助他褪去过于理想主义的外衣,回归到简单、纯朴。 “学生”和“干部”是刘金银对自己身份的定义。学生,要不断向群众学习;干部,要认真服务群众。“王庄李秀英的低保一直不能落实,她找到了我。走访中我也清楚她家的情况,确实符合低保的要求,所以我把她的情况反映到了镇里,镇里面及时解决了,她便一直很感谢我,”每每提到他和村民的故事,刘金银总是如数家珍。“也还是她,有一次她的粮补卡出了问题,需要改密码。但她不识字,无奈之下打电话找到我,当时我正在开会,我告诉她不要着急,会后我带着她去隔壁的三义镇解决了粮补卡问题。现在每次路过她家门口,她总是要拉我进去坐一坐,我的心里也很暖。”

    刘金银说,村里面没有大事,有的只是这些平凡的小事。但能把每件琐碎的小事做好却不容易。工作受挫、村民不理解的情况太多了,最难啃的计划生育也让他凭借耐心和细心得到了村民的理解和支持。“脚踏实地”,这四个字对于这位从农村走出去又毅然回到家乡服务村民的小伙来说,是最简单而又坚定的信念。

大胆创业——带领村民致富

    在村里工作期间,刘金银发现村民们的依赖心理很严重,依靠有限的补贴,依靠粗放的种植和养殖,依靠外出打工,生活并不是很富裕。刘金银想着自己是大学生村官,有政策上的优势,为什么不带头在村里弄点项目呢?如果自己成功了,也许会给当地的村民创业带来信心。抱着这样的念头,2013年4月,刘金银同村里的年轻人候辉、侯效超、候保新创立了蒙城县佳润食品厂,又于今年5月建成了二期工程,注册为蒙城县共创食品公司。

    “创业初期,苦的就是没有创业资金,一期工程在县农组办和团县委的帮助下争取到了5万元的贴息贷款。但二期投入较大,投资需要300万元,为此我把家里的房子做了抵押贷款。”在谈到创业风险时,这位年轻的大学生村官表现出了果敢和坚持,“任何事情都是有风险的,但我们村有这么好的条件,完全可以办一个猪副产半成品加工厂,而且我们村有很多的留守妇女和老人,她们可以过来上班,从而解决她们的就业问题,现在我们村就有30多人在厂里工作。”

    随后,记者在刘金银的带领下参观了他的二期工程,流水线上一个个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就像刘金银的创业梦正在一步步实现。

    行走在刘金银老家的小路上,这位樊寨村第一书记随手折了一根狗尾巴草叼在嘴上,从远处看依然像一位刚从象牙塔走出去的少年。但已经做了两年大学生村官的他比同龄的年轻人少了份稚气,多了份成熟。不管是遇到工作上还是创业上的烦恼,他都会到这条路上走一走,“因为一味的抱怨是没有用的。走一走,也许思路就出来了。”夕阳西下,温柔地洒在这片土地上。这位1988年出生的大学生村官,用满腔青春热血守护着他的家乡和父老乡亲。(文/图 传媒学院赴蒙城志愿服务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