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4日,传媒学院赴皖南志愿服务队奔赴绩溪县长安镇大谷村继续进行“活着的丰碑”系列人物采访活动。本次采访的对象是把自己的青春岁月奉献给党,把自己的夕阳的光辉照耀给下一代, 82岁高龄的离休老党员,程明朗。
上午8时,采访队员尹竞灿、冯李华、张梦婕乘车前往绩溪县长安镇,随后在当地居民的指引下转车向大谷村进发。在大谷村村口,程明朗老人的爱人已经在那里等待我们的采访队员。这让我们的采访得以很顺利地继续开展下去。
在采访中,我们了解到。1929年出生的程明朗只上过小学四年级,但由于当时村里上过学,会识字的人并不多,在20岁的时候,程明朗便参加了工作。我们了解到,老人虽然年轻,但是有干劲,工作积极,扎实肯干,很快得到上级领导的欣赏,先后曾担任华阳镇统计科科长,华阳镇人民公社社长。
文革期间,在“四人帮”的混乱治理下,人民生活苦不堪言,法律条文形同虚设。程老难过地说到:“那时候,我亲眼见证那些人栽赃陷害一些有国民党背景和家庭成分不好的干部同志,给他们戴高帽,游街,辱骂。”在艰险的日子里,因为自己对党的忠诚,老人利于上级组织对自己的信任,协调各方关系,解救了许多无辜的干部群众。回忆那段岁月,老人说:“我时刻提醒自己,不要犯错,不要让人抓住把柄。”因此,他更加卖力的工作,兢兢业业地付出,也终于得到了党和人民的一致肯定。
老人的在党组织中工作时,经常上山下乡,远离家乡。在歙县,“四清运动”时他是组长,一呆就是9个月,回家时连自己的小女儿也不认识爸爸了;在乡下当生产队队长时,他带领队员起早摸黑,想方设法提高产量……退休之后,老人把自己和老伴的大部分退休金拿给孙儿孙女,考上大学的孩子一次性资助1000元,考上大专的孩子一次性资助800元。“有文化,一通百通;没文化,寸步难行,这是毛主席说的话,”老人多次这样说到。
采访结束后,老人告诉我们,希望我们大学生可以学习更多地知识,只有青年有文化,国家才有希望。老人对于当代大学生的期望,我们看在眼里,我们也相信我们会用实际行动做出成绩,为社会贡献我们自己的力量。(文/冯李华 图/ 张梦婕 尹竞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