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媒视界 >>
传媒视界(250):刘杰“新闻故事汇”——怎样把人物写“活”


金框眼镜,黑色棉衣,操着一口略带有方言的普通话。1130日晚7点,2020级新闻学专业的同学们在2010202教室迎来了我校特聘教授、人民日报安徽分社原社长、高级记者刘杰的第六场讲座,此次讲座由新闻学专业副主任赵忠仲副教授主持。

人物通讯是新闻采写中的一大种类,刘杰老师从唐宋八大家和“桐城古文派”等古代文学大家入手,以别开生面的方式讲述了写“活”人物的方法。他指出:“写‘活’新闻人物需借鉴文学手法,需讲细节,重结构,会语言,要表现,求思想,看技法和融媒手段,最重要的还在采访功夫深。”

刘杰老师先从两个民警新闻人物的采写说起,他向同学们回忆起自己当年采访“十佳户籍民警”李素珍的事迹时,赶往蚌埠当地四处采访李素珍亲友,只为人物能够被更加生动地展示的故事。随后他又以任长霞为例,从任长霞为人民做的多件感人小事入手,提出“人物活在新闻事实中,也应该‘活’在记者眼泪中,更需要活在读者心里。”

在新闻写实作品上,刘杰老师谈到了多位古文大家笔下的生活中小人物。他说韩愈的《圬者王承福》,赞美王承福的独善其身;他讲柳宗元的《种树郭橐驼传》,感叹这位不知名的种树人的精湛技艺;他谈苏轼的《方山子传》,感慨当时社会对于人才的桎梏。刘杰老师引经据典,从唐宋八大家笔下生动的人物传记讲到司马迁的《史记》,从古文对人物的形象刻画中,带领同学们感受写“活”新闻人物的要义。

最后,刘杰老师还为同学们总结出写“活”人物的七大技巧,即:巧结构让人物“站”起来,善细节让人物“动”起来,好语言让人物“响”起来,会表现让人物“神”起来,有思想让人物“高”起来,多手法让人物“灵”起来,融手段让人物“潮”起来。他表示,写“活”新闻人物,最重要落脚于扎实采访,他呼吁同学们从采访入手,听取当事人陈述,下工夫采访好“追忆性”人物,要到新闻现场去观察感受。

两个半小时的讲座,同学们受益匪浅,从古文经传到现代新闻写作,在刘杰老师的课堂里,知识是融会贯通的,恰如他给同学们的结束语:写活文学人物是作家本领,记者也有能力把新闻人物写“活”,借助古文理论,用好融媒手法,定会做得更好。(文、图/章慧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