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媒视界 >>
(传媒视界356)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李智谈“纪实类短视频的叙事与传播创新”

4月24日晚,为深化新媒体时代纪实类短视频的研究,提高同学们纪实类短视频的文案创作和故事叙事能力,中国传媒大学电视学院教授李智应邀在2010307会议室作题为“纪实类短视频的叙事与传播创新”的专题讲座,为师生带来一场兼具理论深度与实践指导的精彩分享。讲座由新传学院执行院长马梅主持,2022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本科生和2024级新闻与传播、新闻传播学等专业研究生参与学习。

   讲座伊始,李智提到,目前纪实类短视频还存在影像语法存在一定的差错、受众意识不明确、创意策划的理念有待提升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以从文案创作和故事叙事方面等方面入手。李智以AI生成策划案为例,指出技术虽能提升效率,生成的策划案也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但AI生成的策划案过于同质化,假如没有人为干预,人工智能也会面临灵感枯竭。面对新形态短视频对传统审美的冲击、人工智能对人们策划方案的挑战,李智强调:“破题的关键在于方案策划的差异化和文字表达的精准锤炼。”

接着,为了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纪实类短视频的创作和叙事,李智系统梳理短视频分类体系,按内容生产方式、创作手法等将短视频分类,并结合典型案例展开深度剖析。比如,在分析山东省广播电视台PGC作品时,李智总结了PGC短视频生产方式的特点——真实事件的结构化叙事、专业化的内容呈现、广告营收方式更加多元。他又以梨视频《亚军》为例,强调纪实类短视频的成功离不开对故事的深度把握。围绕短视频文案创作,李智提出功能性方法论。并将其归纳为十大维度:总括主题、布局逻辑、引导注意、强调细节、整合资源、延伸想象、补充画面、渲染氛围、过渡转场及升华意境。

在互动问答环节,一名2022级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本科生提问:“如果使用AI辅助创作短视频,该如何更好地利用AI生成文案?”李智教授给出了一个新颖的思路——可以将AI生成的方案作为基础,辅以人工筛选和优化,避免完全依赖机器输出。马梅院长补充道:“创作者自身需具备清晰的创意构思,并在使用AI时输入具体、准确的提示词,以提高生成文案的质量。”针对另一名学生提出的“选题和创意过程中如何随时捕捉‘发现’”这一问题,李智教授建议:“可以建立‘灵感日志’,随时记录生活中的创意火花,通过日常积累来提升选题敏感度和创新思维。”

李智教授对典型案例的逐帧分析,让同学们对纪实类短视频的叙事创作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有利于提高相关纪实类短视频的创作能力。这场兼具理论与实践的精彩分享,也促进了学院纪实类短视频的教学研究,令在场师生受益匪浅。(图/文 李嘉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