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媒视界 >>
(传媒视界365)新传学院举办“科研课题申报和论文写作”学术沙龙

为营造浓厚科研氛围,提升学院教师学术创新能力与项目申报水平,11月7日下午,新传学院于学院楼507会议室成功举办“科研课题申报和论文写作”学术沙龙,会议邀请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社长、博士生导师张毓强教授和陕西师范大学马新观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许加彪教授做分享,本次会议由新传学院执行院长马梅教授主持,学院部分教师到场交流学习。

会议伊始,马梅对与会专家的到来表达了欢迎,她鼓励在场教师以自身科研选题为引,珍惜学习机会,积极参与探讨,将个人研究兴趣与国家战略需求紧密结合,产出更多科研成果。两位专家对学院教师正在研究的数个课题给予了针对性指导并同与会人员“集体会诊”。

学院青年教师要欣委提出“数字媒介信任”的课题,困惑于如何将理论与社会应用前景相结合。张毓强针对此问题指出,课题的核心问题在于“选题聚焦不清”,需明确区分“媒介信任的社会影响”与“智慧信任体系建设”是两个不同维度,建议回归“信任的数字化生存”这一技术哲学本质,避免概念混淆。而针对章文宜提出的“残障儿童媒介使用困境”的研究,许加彪肯定了选题的人文温度,但指出研究范式亟待更新,应从传统的“媒介使用”视角转向“数字化生存”的整体性考察,并强调需凸显残障儿童区别于其他群体的特殊性,以增强研究的创新性与差异性。

王婷婷则聚焦“中国影视剧国际传播”的选题与参会人员进行讨论。两位专家建议收缩战线,聚焦特定区域、类型或平台,结合“网络文学”、“微短剧”等新兴文化出海现象,进行切口小、挖掘深的个案研究。

随后,秦臻珍、张荻、沈正赋分别分享了自己的选题和研究方向,沙龙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张毓强和许加彪针对每个课题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与精准的指导,同时强调学术研究需兼具理论深度与现实关怀,并鼓励大家寻找新颖的理论视角与研究切口。

马梅总结会议内容时对两位专家的耐心解答表达了由衷感谢,同时鼓励青年教师多与各领域“大咖”面对面请教学习。未来学院将继续举办此类学术沙龙,为科研建设添砖加瓦。本场沙龙以具体课题为牵引,将抽象的科研方法论教学融入真实的研究场景,不仅为特定课题的深化指明了方向,更极大地提升了参会人员的学术问题意识与研究设计能力。(图/高晴晴 文/刘张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