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传媒视界 >>
传媒视界(189):中国科学报记者温才妃为新传学子讲述科教新闻的策划与采写

       5月30日晚七点,中国科学报记者温才妃在花津校区圆形报告厅二楼,为新传学子讲述科教新闻的策划与采写。本次讲座由新传学院教学副院长马梅主持,新闻学专业负责人肖叶飞、新传学院教师代表马星宇及新闻传播类本科生、硕士研究生一起聆听了本场讲座。

       马梅对温才妃的远道而来表示感谢和欢迎,并简要介绍温才妃的个人经历:温才妃任职于《中国科学报》,主要报道领域为科学教育。从业8年以来,屡获总编辑提名推荐奖、年度好稿奖、年度好版面奖、年度好标题奖、最佳传播奖、优秀员工等奖项。代表作有《写作课来了,典雅写作“阙”了》《基金会办学:西湖大学引发的关注》《弃考物理,高校能否化解死结》《来自星星的课程改革》等新闻传播作品。

       “中美贸易的根本问题还是科技教育水平,国家一定要开放,才有未来。但是开放一定要自己强身健体,强身健体的最终目的是要有文化素质。”温才妃以中美贸易战为背景,阐述了科教新闻“特殊时期”的“特殊意义”。

       那么如何采制好科教新闻,使其兼具科教的权威性科学性与可读性亲和力?温才妃从解剖一只麻雀开始,以一个个鲜活的事例与新闻作品,从“不要这样写”和“可以这样写”两个部分来阐述新闻报道写作的禁忌和技巧,具体涉及到消息、通讯和专题等几种新闻体裁的标题制作、背景运用、结尾手法、语言风格等。此外,她还对科教新闻的内容策划、采访技巧进行了生动的阐释。温才妃说:“新闻作品的成功写作,来源于记者对话题的敏感度和精细的采访。前者靠积累,后者靠勤快。”她鼓励同学们多看书,做“杂食动物”。

       会议的最后,从“如何‘撬开’受访者的嘴巴,得到有用信息”到“通讯稿件的小标题如何拟定”,从“如何温柔地打断采访者”到“采访过程中手记、笔记和心记的多元联动”,面对同学们的疑问,温才妃一一进行解答,并表示“新闻采访并无定式,需要搞清背景、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样做的特点和影响,才能形成顺畅的行文逻辑。”

       据悉,作为全国首批10所部校共建新闻学院试点院校之一,新传学院肩负着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历史使命,始终坚持“部校共建、校媒协同、实践育人”的新闻人才培养机制。本次讲座为新传学院“名记名编名主持进校园”系列活动之一,活动开展以来广受师生好评。(文/丁立群 图/闫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