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刘赜玮 图/徐嘉炜 丁莹鑫)在安徽休宁的一个深山里,生活着这样一群人。他们背靠六股尖,面朝新安源,用山泉水养鱼。千年历史的传承,历代渔人的劳作,信息技术的发展,“泉水鱼”的品牌越来越为大众熟知,山泉水养鱼,青草叶饲养,泉水鱼产业已经成为了当地脱贫的一剂良方。
已经65岁的余树康老人是休宁县汪村镇田里村泉水鱼养殖的带头人,他的眼睛明亮而有着无穷的活力,诉说了无尽的故事。
不畏艰险,相信未来会更好
“我们这个地方用泉水养鱼已经养了上千年了。十几年前,政府建立了泉水鱼养殖合作社,希望乡亲们靠鱼脱贫。”在政府的帮助下,当地逐渐建立起了颇有规模的泉水鱼销售渠道,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但是也有意外出现。
当初由于不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只追求经济利益,大规模砍伐树木,导致水土流失非常严重。“几年前,山里发大水,大量泉水鱼窒息染病死亡。泉水鱼依靠山泉冷水养殖,一年也长不了几斤,成年的大鱼往往都要几年甚至十几年,”余树康说,“当时一池一池的鱼都死了,我们看着心疼,但也没有办法。”
“在政府的号召下,现在也不砍树了,把树都种了回来,大家也注意卫生,这样的情况就再也没有发生了。”对自然的尊敬也换来了反哺,“你们看现在的水,多清啊,养鱼就用最地道的山泉水,塘里我们还做了过滤,为的就是让我们的鱼质量好。”余树康自豪的说。
不是每人都有在泥泞中爬起重头再来的勇气,生态文明的建设应永不松懈,在政府的帮助下,重新建设了绿水青山,在绿水青山的庇佑下,金山银山才得以稳步出现。
打造品牌,乡村收入创新绩
品牌是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重要资源。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品牌建设指明了方向与路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保护发展中华老字号,提升自主品牌影响力和竞争力。余树康在岭脚也打造“泉水鱼”这一独具地域特色的“乡村品牌”。
随着各种宣传视频和媒体报道的发布,“泉水鱼”这一招牌吸引了很多游客前往岭脚进行购买体验,直接的推动了当地旅游业的发展。同时苞芦松等一系列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出现,不仅提升了当地的名气,增强了当地的收入,更是为当地的产业多元发展保驾护航,让乡村振兴的步子迈得更大,走得更远。
传承发展,养出独特“渔家傲”
余树康说:“现在有后生出去打工的,也有回来的接着养鱼的,很多人都加入了养鱼的行列。”当地“泉水鱼”的发展不仅吸引了不少当地的年轻人留下创业,也让一些外出务工的年轻人们选择了回乡发展。余树康的儿子余锦霖便是青年一代的带头人。
与父辈们守在山里养鱼不一样的是,余锦霖已经将目光瞄准了大城市。为了满足市场的需求,他在离家乡不远的祁门县,建立了现代化的“泉水鱼”养殖基地,并利用时下热门的直播手段、便捷的物流运输,将“泉水鱼”销往了全国各地。“现在在上海、合肥都有我们‘泉水鱼’的公司。”看到这些,余树康眼里写满了骄傲,“我现在就把鱼养好,让年轻人在外面发展,希望他们不管到哪里都可以把‘泉水鱼’的牌子做的越来越好。”
习近平在考察云南时曾指出“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留得住青山绿水,记得住乡愁 。”历史的积淀给绵延大山带来了无尽隐秘的财富,岁月的洗礼也给这座山村带来了数不尽的沧桑与故事。鱼跃龙门是古老的神话,但在岭脚,鱼跃“山”门,已经成为了现实。
借问“渔”家何处有,游人笑指岭脚村,“泉水鱼”的发展在一代代的传承中得到不断发展,清澈泉水中游动的,是属于岭脚村民们的“渔家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