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传动态 >>
聚焦一流专业建设,探讨新闻传播教育

11月8日下午,安徽新闻传播教育论坛在安徽师范大学顺利举行。本论坛主要由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赵昊教授主持,与谈人由浙江大学人文学部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吴飞教授担任,安徽省内二十余所高校的新闻传播学院院长、系主任及专业负责人参会,共同探讨AI时代地方高校新闻传播教育的挑战与机遇,为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一流学科(新闻学、广告学)建设提供了宝贵的交流契机。

论坛伊始,赵昊在主持发言中指出,本次论坛旨在汇聚学界智慧,扎根江淮大地,共同探索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新路径。同时,对于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而言,新闻学与广告学作为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肩负着为新闻传播行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重任。在当下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与飞速发展的媒体格局中,如何培养出适应时代需求、具备创新能力和实践精神的新闻传播人才,是学院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这次论坛,旨在通过思想碰撞与经验分享推动专业建设与学科发展,培育兼具家国情怀与国际视野的优秀后备力量,为区域传播事业注入新动能。

面对挑战,各高校积极探索应对路径。安徽大学、合肥师范学院、安庆师范大学、合肥大学等院校代表分享“实践赋能”改革方案,采用“以赛促教、项目驱动”模式,打造工作坊、实训营和开展校企合作,将学生作业转化为作品与产品。阜阳师范大学、安徽艺术学院、淮南师范学院、巢湖学院等院校强调深化“产教融合”,打通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对接。部分院校坚持特色发展,把新闻传播学与本校特色学科结合打造品牌,如亳州学院聚焦中医药文化传播,安徽理工大学探索“科技 + 传媒”跨学科路径。

在热烈探讨技术与实践之外,论坛更引发了对于教育本质的深层思考。浙江大学吴飞教授强调新闻传播教育核心是培养“能讲好直击人心故事的人”,推动叙事转向大众共鸣。这一理念与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的探索相呼应。对此,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罗铭老师提出“两个是否”反思——是否过度关注招生而忽视专业内涵建设?是否依赖赛事而忽略学生个性化成长?他强调,教师应提供情绪价值,帮助学生锚定专业坐标,并指出新闻学、广告学作为国家级一流专业,更需打造不可替代的品牌特色,实现从“办出规模”到“办出魅力”的跨越。与此同时,新闻学专业负责人的张荻老师则认为需警惕专业内核消逝,尤其在新闻学专业中,应着力重塑学生的新闻理想、社会责任感与批判思维;对于广告学专业,则需在创意营销之上,筑牢价值引领。为此,她积极倡导建立院校联盟,希望通过课程共建、师资共享、联合实训等机制,凝聚区域力量,共同夯实一流专业的高质量发展之路,为学科长远发展注入持续动力。

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马梅表示,在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新闻传播教育界更要冷静思考,在积极拥抱AI的同时坚守专业内核与价值引领。尤其是对于学院倾力打造的新闻学与广告学这两个国家一流专业而言,如何在技术洪流中找准定位、稳健前行,是关乎专业长远发展与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命题。马梅建议,省内高校应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通过常态化交流、资源共享、协同创新提升安徽新闻传播教育整体实力,共同培养具家国情怀、国际视野、专业素养与创新精神的后备力量。

本次论坛不仅为安徽新闻传播教育发展指明了新方向,也为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国家一流专业建设与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思路。在AI时代,各院校需坚持实践赋能、产教融合与特色化发展,在积极拥抱技术变革的同时还应坚守专业内核。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也将积极吸收各方智慧,不断探索创新,努力打造更多具有安师大特色和国内影响力的新闻传播国家一流专业。(图/刘雅亓 文/弓呈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