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抗战胜利70周年,同时也为了纪念“七七事变”78周年,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暑期实践团队于7月7日到金寨县开展为期8天的调研,践行“走转改”活动,寻迹峥嵘岁月,勾勒中国脊梁,探寻红色文化,弘扬革命精神。金寨县是当年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地和区域中心,境内山峦叠嶂,绿水悠悠,红色资源丰富。近年来,“红、绿、蓝”三色金寨发展理念,引领这片热土走进新时代,迈向新征程。怀古思今,革命老区英雄辈出,成为金寨响彻全国的名片,老区人民的革命精神也成为新时期金寨发展的内在动力。
青山绿水孕育华夏忠魂
梅山镇,金寨县城所在地,山水与小城融为一体,淮河支流史河穿城而过,雨后天凉,河面弥漫薄薄的乳白色水雾,几座公路桥若隐若现。青山环绕,河水清幽,梅山镇脱离了喧嚣与浮华,这里的人们从容淡定。
“你们这是打哪儿来啊?是来旅游的吗?”在红军广场饭后散步的洪奶奶问道,得知我们暑期特意前来调研后,洪奶奶提高声音说:“我们金寨可是个好地方,将军县咧!”
从红军广场拾阶而上,半山腰上的的革命烈士纪念塔雄伟庄严,刘伯承题写的“星火燎原”显得格外耀眼。小城的习习晚风,撩动思绪万千。金寨县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摇篮之一,这里诞生了59位开国将军,更有难以计数的先烈们为国捐躯。这里,大山巍峨厚重,河水奔流不息,孕育了金寨人的性格与精神。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退休工人赵大爷说,“小时候,红军给我们上课,我们感动地哭了。”顺着他手指的方向,远处有一座山,有很多红军战士长眠于此。赵大爷的话不多,说起红军事迹的时候,眼里有些湿润,脸上现出些许骄傲。
赵大爷的骄傲是有足够理由的,金寨是全国第二大将军县,青山绿水孕育了华夏忠魂,将军们光明磊落、高风亮节。林维先将军在“肃反”运动中,蒙冤从师长被罚到苦工队当挑夫抬担架。他并未因此消极下去,在后来的土地革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林将军以丰功伟绩来证明自己的清白。还有詹大南将军一生功勋卓著,他严于律己,克己奉公,至死保持着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本色。为了减少用煤,他经常带领家人和公勤人员上山捡枯树枝,度过一个又一个寒冬。
将军本是布衣,修己以安百姓。将军们的胸怀,超越了金寨的山山水水,装下的是整个华夏!
南征北战赤子心系故乡
“老红军干部们很爱家乡,没有他们为金寨人民奔走呼吁,我们这穷乡僻壤哪里会通‘两高’(高速公路、高铁)啊!”41岁的洪女士面带微笑,双眸清澈,眼里满是感激与自豪。
金寨籍的将军们难以忘记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美丽热土,时常回到故乡走一走看一看,金寨人也对“洪学智七回故乡”如数家珍,侃侃而谈。这位共和国历史上仅有的“六星上将”是金寨人民挂在嘴边的骄傲。
建国后,金寨县境内兴建梅山、响洪甸两座大型水库,库容量48亿立方米,大批粮田、茶竹等经济作物被淹没,老区人民又为国家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和牺牲。洪学智把库区群众的生活困难记在心里,想方设法为家乡人民解决困难。
1974年,金寨县旱灾严重,很多人家都断炊了,有位孕妇联合将军的亲戚给洪老写信求助。一个月后,县里调来一大卡车红薯干。为救助金寨困难群众,从1979年至1987年,洪学智组织动员部队官兵捐赠棉衣棉被24万多件,1991年又捐赠棉衣7.4万件。为帮助金寨发展运输业,1984年洪学智将解放军换装后剩余的20多辆军用卡车送到了金寨。1985年国庆节前后,金寨县又得到25辆“解放牌”汽车,县委 组建了金寨县有史以来的第一个汽车运输公司。
如今,从合肥乘坐动车到金寨,车程不到一个小时,而且每天都会有数十趟动车停靠金寨,梅山镇团委副书记方煜说,“这对推动金寨的旅游发展有着极大帮助,很多外地游客选择乘坐动车来金寨。”
金寨人从不避讳和他人谈论将军们对故乡的扶持与帮助,认为金寨的发展离不开他们的奔走呼吁。这些在外的赤子们,自然乐意为家乡做点事情,谁不希望家乡好呢?
继往开来书写金寨精神
梅山镇就建在梅山水库大坝下,有人说这个建设规划不科学,存在危险隐患,但这是历史形成的,早前的行政所在地金家寨因修建梅山水库被淹,又因修建梅山水库导致人口聚居梅山,慢慢成为城镇,并成为金寨县政府所在地。梅山水库下面就是史河,河岸两边修建了公路,现在成为县城居民休闲散步的好去处。年近六旬的屈先生夫妇说,以前史河上漂浮着白色塑料盒等,河水散发臭味,后来政府下大力气治理史河,排除污染源,河水逐渐变清澈了。这就是“蓝色金寨”的最好注解,金寨人在追求发展的质量。
“我们不要丢掉金寨革命军人艰苦朴素的精神,不要忘记为民服务。”60多岁的路先生表情认真,眼睛看着史河,喃喃地说。路先生不自觉地说出了金寨的精神传统,就是艰苦奋斗、忠诚奉献,一代代金寨人一直在默默传承这种精神。
毛主席炊事员李开文毅然放弃了天津糖厂副厂长职位,回到金寨家乡干起粮站站长;中国的保尔·柯察金——梅少卿,在长期革命战争年代他南征北战,冲锋陷阵,屡建战功,先后七次负伤。二等甲级残废的他仍以顽强的意志坚持战斗,继续为我军革命化、现代化建设和培养革命后代作贡献。
这种革命精神传统,渗入了金寨人的血液里,新金寨人不断地诠释这一精神。已是不惑之年的闵远程扛起有名的穷村——余山的党支书和村主任两个岗位,他带领村民熬过无数夜晚,克服太多险阻,经过8个月艰苦奋斗,一条7公里长的村级水泥路通车了,但他没有向群众摊派一分钱。之后他急患胃癌晚期,无法手术,村民无不伤心流泪。
金寨县党史县志档案局红色文化研究开发中心主任张仁衮感慨道:“金寨县革命和建设事业中感人故事太多太多了。”张主任认为,支撑金寨人勇往直前的精神,可以定义为“金寨精神”——忠诚、奉献。 (文图/安师大赴金寨寻访老兵暑期实践团队)